温柔包裹濑户内水果的“八朔大福”
八朔屋 八朔大福

丰饶的大自然与海洋围绕着濑户内海的众岛屿,温暖的气候是当地特色,美味的柑橘类水果便于此诞生。而据说这些岛屿中的因岛即为八朔(日本柑橘)的发祥地。在濑户内大自然的恩惠下所孕育出的因岛八朔橘,风味丰富而多汁。

*包装设计可能会不经预告迳行变更。
本次介绍的是八朔屋的“八朔大福”,这道甜点是将因岛八朔橘的美味封存于大福之中。讲究食材并以全手工作业制成的大福,当中满满灌注了店主对八朔橘的爱。
为您介绍“八朔大福”作为礼品的推荐重点。
一见倾心的澄黄与纯白双色模样

“八朔大福”是一颗一颗个别仔细包装而成。包装可爱,该店员工绘制的八朔橘插画相当引人注目,绿色的封口胶带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八朔橘的叶子。然后大口咬下大福,便会出现亮黄色的八朔橘,以及包裹住八朔橘的纯白色白豆沙及麻糬,其颜色对比就是最大的魅力所在。一看见鲜明的双色剖面,肯定会立刻为之着迷。
绝妙的酸甜搭配令人上瘾
品尝时味蕾也会受到强大的冲击。感受到麻糬与白豆沙的浓浓甜味后,八朔橘果汁的清新酸味会顿时在口中扩散开来。酸甜滋味与八朔橘特有的苦味是绝佳搭配,好吃到会令人上瘾。大福中放入满满3瓣的八朔橘果肉,因此也会让人感觉仿佛正在享用刚采收的八朔橘本身。
美味秘诀在于坚持采用当地食材与手工作业

“岛波海道”横跨广岛县尾道市与爱媛县今治市,并且连接位于濑户内海的众多岛屿,而因岛就座落于靠近尾道的那一端。因岛大桥是岛波海道的代表性大吊桥之一,八朔屋则位在能够将吊桥景色尽收眼底的休憩屋里。尽管八朔屋的所在地远离岛中心的幽静区域,假日时前往购买“八朔大福”的自行车骑士及观光客仍会形成绵延不绝的排队人龙。多的时候,一天甚至可以销售2000颗,相当惊人。
店家代表柏原伸亮先生告诉我们“八朔大福”的美味秘诀。

首先是彻底讲究食材,该店只使用于因岛新鲜采收的多汁八朔橘。
八朔橘冷冻过或经过一段时间,苦味会变得明显,所以赏味期限为三天。为了加强水果风味,店家会将蜜柑皮揉入麻糬内,采用的也是因岛产的蜜柑,而糯米则全部选用广岛产糯米。一般在制作大福时,大多会以耐保存为优先考察,并为了保持麻糬柔软度而使用求肥等材料,不过八朔屋只使用糯米制作。
制作方式也很讲究。店家在蒸糯米时会使用木制蒸笼,据说这样能够适度去除多余的水分。同时也不仰赖全自动机器,仍坚持使用石臼捣击蒸好的糯米。全自动捣麻糬机的杵和臼之间会有5mm左右的空隙,因此难以做出柔滑的麻糬口感。使用石臼捣麻糬时,必须时常以手持续替麻糬翻面,所以相当费工耗时,不过也正因此而能捣出极为绵密又美味的麻糬。

从剥除八朔橘的内膜、拉薄麻糬并小心包裹果肉以避免麻糬破掉,一直到最后的包装,所有步骤都由讲究质量的员工以手工作业。
柏原先生说:“结果还是用当地食材且全部自己制作的甜点最好吃。不管怎么说,‘八朔大福’的主角都是因岛的八朔橘。最重要的是衬托出主角的美味,所以本店的大福豆馅故意用得很少。”
从50岁开始制作大福

柏原先生是在50岁时开始制作“八朔大福”。在此之前,他曾在造船公司与物流公司等地方工作,过着与制作大福全然无关的生活。而与甜点店“柏原”的店主柏原伸一先生相识一事,成为了他制作大福的转折点。伸一先生早已在同一町内制作“八朔大福”,却无人可继承事业,因此他与柏原先生商量:“要不要来做做看我店里的‘八朔大福’?”柏原先生就此选择了制作大福的道路,并接受伸一先生的指导。
柏原先生回想:“当时连知道‘八朔大福’的人都很少。不过我试着吃吃看后,心想这真是好吃!那时我只是单纯觉得这么好吃的东西,要是就此消失的话很可惜。一开始完全卖不出去,觉得很辛苦。为了把八朔大福的魅力传达出去,我也曾在日本各地拚命地四处宣传发送。”

柏原先生不只想将“八朔大福”销售给造访因岛的观光客,还尽力将商圈扩展至广岛市内与东京都内。他曾将“八朔大福”装满货车的载货车厢,一个人遍访日本各地去发送。之后其美味逐渐获得好评,为了购买“八朔大福”而特地前往因岛的顾客慢慢有所增加。现在则是连媒体都时常报导,成为了堪称因岛名产的热门商品。
“八朔大福”凝集着制作者的热忱与濑户内的恩惠。请务必尝试将它作为礼品赠送给重要对象吧!
Writer : TAICHI UEDA / Photographer : SATOSHI TACHIB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