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走塔摩利』的足跡(倉敷篇/2017.6.3播放)
為何倉敷會有美麗的街道??

格子窗的房屋和映照河面的柳樹,倉敷川沿岸充滿風情的街景被稱為「倉敷美觀地區」,作為國內外很多人到訪的觀光地而集聚人氣。 以下就向大家介紹追尋美麗街區歷史的《閑走塔摩利》2017年6月3日播放的倉敷篇中所到過的景點。
美觀地區的建築

美觀地區位於倉敷市市中心,遺留了從江戶時代到明治、大正、戰前各個時代的建築。 日式和西式,復古和現代相結合的美麗街景是其特徵。 最具代表性的是江戶時代建造的倉房,用灰泥來砌被稱為「菱紋牆」的瓦磚的牆。
因為菱紋牆很貴,所以多用於城堡和豪商的建築。 原本是倉敷的町役場的洋房建于大正6年(1917年)。
倉敷川

倉敷川是為了運送物資到作為港口城市而繁榮的倉敷所使用的河流。 倉敷這個詞原本並不是地名,而是指在運輸年貢時臨時放置保管所用的倉庫之地的「倉敷地」。 因為是倉敷地,所以可以儲藏,作為物資聚集的地方,就被賦予倉敷這個地名。 正因為如此,才有很多能代表美麗街景的倉房。
倉敷川是與海相連的運河,別名「汐入川」,據說不是從上游流進了水,而是流入了海水。 從江戶時代開始通過該河流使江戶、大阪相連繁榮的倉敷誕生了很多豪商。
明治時期創業的紡織工廠
紅磚外牆的該建築是于明治22年(1889年)創業的倉敷紡織的舊總社工廠。 工廠進行再開發,變成交流中心「倉敷常春藤廣場酒店」。 設施內除了酒店、餐廳、作坊、商店之外,還有從明治時代起按年代順序展示倉敷紡織相關資料的「倉紡紀念館」和「常春藤學館」等4個文化設施,可以感受倉敷的歷史和文化。
代官所遺址的石碑
以德川家康為中心的東軍勝利之後成為天領的江戶時代的倉敷接到幕府的通告,為了把十幾萬石的糧草從倉敷的港口運至大阪,作為陣屋建造了房屋。 由於這個陣屋的急速發展使倉敷成為倉敷代官所,但因廢藩置縣而被廢止。 之後,這片土地在明治21年(1888年)成為倉敷紡織所的用地,第二年紡織工廠建成。
工廠廢止後,外觀和樹木被完全保存,昭和48年(1973年)被開發為「倉敷常春藤廣場酒店」交流中心。 現在的場地內遺留的石碑就是記載了此地曾是德川幕府的天領的史跡。
明治22年所建的紡織工廠遺址
這是明治22年(1889年)建造的倉敷紡織工廠中最古老的建築。 因位於填海後的土地上,土壤中含有較多鹽分,因此能種出具有吸收鹽分特性的棉花,使用棉花製作棉紗的紡織工廠便由此誕生。
從大正到昭和初期的倉敷紡織工廠引進了最尖端的英國技術。 不僅僅是紡織技術,把磚瓦短的一面和長的一面交差重疊的被稱為英式堆積的牆壁以及鋸齒形屋頂等等,整個工廠都是英式建築。 現在該建築已成為常設攝影展和出租畫廊用途的「常春藤學館」。
為工廠增色的爬牆虎
倉敷和英國的緯度不同,從英式的鋸齒形屋頂的北川的窗會有直射陽光射入,夏天的工廠會變得非常熱。 因此,通過在工廠的外牆上種上爬牆虎來遮擋陽光進行隔熱,結果南牆的溫度下降了10度。
雖然是為了應對暑熱而種植的爬牆虎,但現已成為能讓工廠增色,取悅遊客的觀光資源。
大原美術館

大原美術館是從事紡織工廠社長等多項事業的大原孫三郎用獲取的財富從西洋購買名畫,為了社會而建的美術館。 昭和5年成立的日本第一個以西洋美術為主的私立美術館,也舉辦了各種各樣的展覽會、活動、講座等。
展示品有西洋美術、日本美術、工藝品、東方美術等約1500件,收藏品有希臘·羅馬美術和東洋瓷磚、外國瓷磚。
只要按一下作品名附帶的號碼,就可以聽作品解說,要收費。 美術館內還有博物館·商店,可以購買書籍、複製品、食品、日曆等等。
美術館別館建築
像城牆一樣的建築是大原美術館的分館。 由繼承大原孫三郎事業的長子總一郎建造,于昭和36年(1961年)建成。 展示著近代日本的西洋畫和古代東方美術作品。
這座城牆是將鶴形山視作天守閣,倉敷古老街道的整個區域就像城下町一樣,大原美術館分館守護著該城鎮的角落的形象設計而成的。
分館建成的昭和30年代是一個對舊物完全不看好的時代,因此建設理念含有對此有危機感的大原總一郎的「守護倉敷街景」的強烈意願。 這一意願也被市民們繼承,昭和43年(1968年),倉敷市以全國第二快的速度制定了「倉敷市傳統美觀保存條例」。
資訊提供:株式會社M DATA
圖片提供:岡山縣觀光聯盟